您当前的位置:今日河南
武陟油茶的传说及发展
发布时间:2013-5-30 11:12:22

武陟油茶,这个名字乍一听,人们一定以为是用来喝的茶水饮品。其实不然,这是河南省武陟县一种著名的风味食品,是以炒面、香油、芝麻、花生、牛骨髓油、核桃仁为原料精心配制而成。武陟油茶吃起来香浓味美,人吃人爱,营养丰富,很有特色。


说起武陟油茶,自有一番来历,它曾与历史上两位皇帝有关系.


油茶并不是茶,却为何取这样一个名字呢?相传在西汉末年,刘秀起兵反对王莽,吃了败仗,被敌军追赶,逃到武陟。一路亡命奔走,人疲马乏,肚中饥饿难忍,刘秀匆匆走进一家农舍求食。这家农夫见是当兵的来了,吓得赶忙烧火弄饭,惊慌之中竞把半瓢白面当作大米放进锅里。煮了一会儿,就闻到了一股焦煳香味,觉得不对劲,揭开锅盖一看,方知自己弄错了。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,看着锅里已焦于,就又加进一些水对付着煮了起来,再一看太稀,连忙又把一点吃剩下来的花生米倒了进去,三搅两搅,就算把饭做成了,满满地盛了一碗,端给刘秀。刘秀早已饿得发慌,看也不看一眼究竟是什么吃的东西,连连往口里扒,边吃边说好吃,还不住地询问此饭何名。农夫本是胡乱弄出来的,哪有什么名字呢,又一想自己往锅里放过油,做的饭比浓茶稠不了多少,就信口胡诌说:"这叫油茶。"谁知一锤定音,油茶的名称就出现了,而且是深深地留在刘秀的脑子里。后来刘秀称帝,山珍海味吃腻了,突然想起当初逃奔到武陟时吃过的油茶,于是,派人专程赶到武陟,把那位农夫接到京城,专门给他做油茶吃。久而久之,油茶作为一种特色食品流传下来了。


斗转星移,转眼间过了一千多年,到清朝时油茶突然盛行了起来。油茶的盛行,同样也是与皇帝关系密切。传说在清朝雍正年间,黄河武陟地段多次决口,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危害。为了减轻百姓痛苦,雍正帝便亲临武陟,监督治黄工程。锦衣玉食惯了的当朝天子来到这个小小的县城,怎么吃也不满意。为了讨皇帝欢心,武陟县令就找了个武陟名厨,命他想方设法制作风味独特的佳肴,调理皇帝的饮食。


这个厨师左思右想,感到十分为难,小小县城怎么也不及京城、皇宫里山珍海味多,御厨的技艺也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,怎么办呢?思来想去,突然来了点子,倒不如把曾经深受汉光武帝刘秀赞扬的油茶贡奉上去,说不定皇帝也对这山野风味感兴趣呢。拿定了主意后,他立即精心制作了一碗美味油茶,贡奉给雍正品尝。果然不出厨师所料,雍正皇帝一吃,龙颜大展,拍案叫绝。那些臣子们见皇上叫好,也都争先恐后地一尝为快。消息不胫而走,当地老百姓也趋之若鹜,对油茶更是另眼相看,吃油茶顿时盛行起来。


那个武陟县令,不仅会巴结皇帝,也是个有些经济头脑的人物。他见油茶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,就下令在县城多开油茶馆,增加供应,招待来往百官和客商等。油茶生意的兴隆,使得武陟城里经营油茶生意的店铺、摊贩也日益增多。当然,县令的腰包也自然鼓胀了。小小一个县城,慢慢地容纳不了多少做同一种生意的人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一些竞争中的败落者就远走他乡,另图出路,这就使得油茶风行外地,特别是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,因而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食品。


建国后,武陟油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这一传统风味食品更焕发了青春光彩。1958年,国家还在武陟挑选了两位油茶名师到人民大会堂传艺授徒,轰动了京城。全国许多地方,特别是北方的许多城市都开设了"武陟油茶馆",以满足人民群众喜食的需要。随着传统工艺的改造和制作技术的提高,近年来,油茶还制成了方便食品,远销港澳及海外其他一些地方。美名更加远扬。